中小交易所团队规模
MasterDax创始人李成表示,系统交付后,客户运营一家交易所,一般需要30至50人。这是多数中小交易所团队的现状。在当下这个行业,虽说人数不算多,然而要凑齐这样专业的团队并不容易。一些刚起步的交易所,可能连这个基本的团队配置都达不到。
大部分中小交易所和这个人员规模相比有差距。很多中小交易所因资金、资源受限。很难组建完备团队。就算勉强搭建起来。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也高低不一。这给交易所运营和发展带来很大阻碍。
流动性与盈利模式
当下,多数中小交易所依靠机器人或者做市商来提供流动性。能达到理想量级的只是少数。这反映出行业整体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。很多交易所难以依靠自身吸引真实的交易流量。
不过,交易所主营业务不赚钱,也会有别的盈利办法。比如说利用自身行业地位去投资。比如说做游戏。不少交易所靠这些多样方式。在主营业务不景气时。依旧能够维持运营。甚至还能获得盈利。资方客户对亏损不在乎。这也证明了这种多元盈利模式是可行的。
交易即挖矿模式
“交易即挖矿”给交易所平台币创造了使用场景。非头部交易所能靠此盈利。这种模式使更多中小交易所看到新的盈利希望。它们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交易手续费等收入。
不过火币创始人李林觉得,这仅仅是早期的营销办法。是把平台未来的收益分给早期做出贡献的人,这种方式不具备持续性。事实同样表明,好多采用这种模式的交易所,在热度消退之后就陷入了困境。根本没办法持续吸引用户以及资金。
技术投入与门槛
李成指出,交易所从无到有很难。因为技术投入大。交易层、应用层以及撮合数据层都需要用独立服务器运营。这对于中小交易所来说,是一笔巨额开支。许多小交易所由于承担不起高昂的技术成本。所以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系统。结果导致交易体验不好。
他认为技术和交易深度不是行业门槛。未来不能只靠技术和深度吸引用户。要开拓新市场。当下市场竞争激烈。仅靠传统技术优势难以脱颖而出。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。
市场开拓与布局
大交易所要是资金和人才条件允许,就会投入资金布局生态。火币、OK现在这样布局,Fcoin以后也会如此。它们持续拓展业务范围,创新玩法,以此巩固自己在行业里的地位。
大交易所越发在海外市场用力,这或许是下一波红利。数字货币全球化趋势显著,海外市场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。可是出海模式和“蚂蚁金服”相似,主要靠资金和技术,很难直接接触用户
未来行业格局
交易所技术服务商在和“大交易所”争抢当地市场。它的角色更为中立。对当地运营商而言。技术服务商能给出更客观的服务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竞争态势
未来的格局或许是这样的:全球或者各个国家会有几家处于领先地位的交易所。还会有细分市场里的头部。以及大交易所联盟。另外还有长尾SaaS。随着行业不断发展。市场会慢慢出现分层。各类交易所会找到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。